润陇东之城 泽崆峒之境——甘肃平凉打造黄土高原河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

   日期:2024-09-18     来源:中国建设新闻网     浏览:384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平凉,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,依六盘三关之险,位居秦陇咽喉,作为“西出长安第一城”,古因“平定凉国”之意而得名,现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而闻名,是黄土高原—川滇生态屏障和国家“两屏三带”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肩负着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。中心城区呈“两塬夹一川”地理形态,黄河二级支流泾河穿城而过,为黄土高原沟壑区河谷城市,是陇东黄土高原集中连片建设海绵城市的填空补齐区域。
 平凉,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,依六盘三关之险,位居秦陇咽喉,作为“西出长安第一城”,古因“平定凉国”之意而得名,现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而闻名,是黄土高原—川滇生态屏障和国家“两屏三带”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肩负着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。中心城区呈“两塬夹一川”地理形态,黄河二级支流泾河穿城而过,为黄土高原沟壑区河谷城市,是陇东黄土高原集中连片建设海绵城市的填空补齐区域。

聚焦主业 突出主责 示范建设“步子稳”

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涉及住房城乡建设、发展改革、生态环境、林业等多个行业领域,贯穿城市规划、建设、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。因此,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加强系统谋划,不能单打独斗,更不能因小失大,应紧扣“源头减排、过程控制、系统治理”建设思路,切实做到系统化推进、精细化管理。平凉市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主体责任,始终坚持“全域谋划”“系统施策”“多专业协同”“多目标融合”“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”等多项原则,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特征。

 

健全“科学化”组织,以更高效率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目标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,建立海绵城市管理技术协同体系,形成市区政府统筹、专业力量融合、部门联动协调的工作机制。成立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任“双组长”的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下设“一办五组”,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。组建海绵技术服务中心和第三方技术咨询机构协同配合。强化调度考核,形成“一办五组”联动、“市区统筹、全年考评、技术咨询全过程审查”的调度考核机制,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,形成系统化、精细化、规范化海绵城市项目管理推进机制。

加强“制度化”管理,以更高标准助推海绵城市管控体系全面升级。科学编制规划,建立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,制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,优化完善平凉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,颁布实施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等涉水规划20余项。健全法规制度,建立海绵城市法规制度体系,颁布实施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,研究出台规划建设、资金管理、绩效评价等办法5项,制定海绵城市项目建设、竣工验收、运行维护等实施细则60余项。完善技术标准,构建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体系,制定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集、植物技术导则、验收及运维技术标准3项,颁布技术导则1项,配套出台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专篇编制要点等制度文件10余项。强化管控约束,认真落实海绵城市“8个关键环节”全过程管控体系,紧盯项目建设重点环节,从指标核发、可研批复、初设批复、专篇审查、图纸审查、过程监督、竣工验收、设施运维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管,有效落实项目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。

 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中心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中心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