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谋划,激发“质量强企”新活力
“切实践行中国能建‘一次成优、品质为基’的质量理念,能建·青誉府项目广泛应用数字回弹仪、智能楼板检测仪、钢筋检测仪等智能建造设备,以及BIM建模、三维可视化工具、程序自动检测等技术,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率,降低安全风险。针对外墙及厨卫间渗漏等工程建设管控重点和质量痛点,项目在铝模深化阶段优化窗洞口设计、在厨卫间设置混凝土反坎,大幅降低了渗漏风险。”这是能建城发在2024年“质量月”活动启动会上的“云”观摩展示介绍,会上,通过交流能建·青誉府项目在质量管控、智能建造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,进一步提升质量意识,营造全员重视质量、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。
能建城发不仅注重当下的质量提升,同时,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。按照“一年强基、两年固本、三年增效”以及“相互贯通、各有侧重”的安排,公司启动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。2024年定位为“质量强化年”,旨在稳步提升第三方工程评估得分和客户质量满意度;2025年设定为“质量提升年”,预期第三方工程评估得分达到房企TOP30平均水平,显著提高客户质量满意度;2026年规划为“质量增效年”,力求第三方工程评估得分达到房企TOP20平均水平,客户质量满意度达到行业标杆水平。为实现上述目标,能建城发围绕“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”三个阶段,精心制定了27项任务、93项具体工作清单,所属各项目将结合实际情况,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,如期实现三年计划。
建强“三基”,推动质量工作再提升
在质量管理提升的过程中,建强“三基”是能建城发的重要举措。
重基层。能建城发构建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质量责任体系,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身的质量责任。在建项目要严格履行五方责任主体的法定责任,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、质量监督等法定职责。同时,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,建立全员质量责任清单,促进全员明责、知责、履责。
强基础。能建城发健全了涵盖设计、采购、施工、验收等全流程的质量标准化体系,明确了关键节点的设计标准和工艺工法。同时,深度参与供应商的准入把关,强化前置管控,确保资源投入到位,保证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。此外,不断健全质量风险管控机制,持续深化质量风险的辨识、评估和管控,为项目筑牢质量管控的坚固防线。
苦练基本功。能建城发持续发力适应性组织改革,把控好选人用人标准,做好人才培养工作,着力培养既懂设计又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。强化条线培训,精心设计与实施培训课程,抓实培训策划、培训效果评估等重点工作,扎实开展“百课赋能”,在工作中检验培训成效,切实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素质能力。
精准发力,谱写质量管理新篇章
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找准关键环节,精准发力,是全面提升质量管理的关键。
聚焦数智转型。能建城发从进度、质量、安全、综合管理四个维度设置25个智能化业务场景,上线运行可视化、数字化、智慧化的工程数字化管控平台。该平台集实时监控现场动态、监控重大质量安全风险、细化进度管控颗粒度和管理在线留痕等功能于一体,有效推进了项目管理由传统管理、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、全面数字化管理的转型升级,缩短了管理半径,提升了管理质效,实现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。
聚焦过程管控。能建城发强化“定版定样、材料进场验收、样板点评、示范区施工、大区施工、质量验收”的全过程质量管控,以“零容忍”的态度持续加强过程纠偏,确保实体质量稳步提升。同时,严格督促各参建单位认真落实质量“三检制”、举牌验收制等措施,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。
近年来,能建城发主导开发的国际金融论坛(IFF)永久会址亮相;苏州紫珺兰园、海南海棠福湾公寓式酒店、济南紫郡兰园等多个项目荣获国家级、省部级质量奖项和示范(标杆)项目等荣誉。中国能建大厦二期项目获批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示范工程。今年9月22日,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首批零碳建筑项目,中国能建上海总部综合一体化项目、雄安站枢纽片区1号地块项目B1-03-01地块2#楼展示中心工程双双获评“零碳建筑”。
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能建城发南京长江悦府、海南海语树等项目集中交付期到访交付率100%。在建项目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;未发生质量责任事故,投资建设项目质量验收合格率100%;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,各类污染物100%达标排放。能建城发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,连续三年实现“三零”目标。